重遇綺妮時,她已是一位畫家.
我對這位小學同學的印象是早熟、反叛、行路大搖大擺,似是位憤世嫉俗,玩世不恭,阿媽教導不要親近的壞女孩.我只曾聞其大名,和她並不(敢)太熟.她跟阿詹和桂霖是好友,而我即跟另一位同姓名字很容易令人混淆的綺羚較好.
三十多年前怎料到因阿詹的原故,我們一起吃飯,當時我當然已沒有像小時候那種單從外表看人那種狹隘和幼稚的思想,但從沒想到的是她竟變成一位畫家.或者是說沒想到我有一位畫家的同學.
她那烱烱有神和攝人的眼睛,說話堅定的聲調和豪邁的笑聲,跟小時候別無大恙.現在她會是一位怎樣的畫家呢?她遞過名片,有個人網頁,就從她的作品重新認識她吧.
很容易地從她的畫作中找到喜愛的作品,就如跟她交往後一樣很容易地喜愛她.她的作品中很多時運用了豐富的色彩,意境抽象卻輕易地令人投入一種舒暢的情懷.這就如她本人一樣,有很多不同的層面,很快你可界定她是位有天份的畫家,又同時是一位很好玩的朋友.
這位很好玩的畫家, 於十年前開始學畫畫, 把興趣成為她的事業. 她愛飲紅酒, 於是又把酒樽成為她的藝術作品. 她玩到去開展覽會, 參加拍賣會. 她不是那種只談藝術的畫家, 但亦不是把它當作毫不在乎的小玩意. 她跟許多許多的香港人一樣, 投入工作, 追求豐盛的生命, 要生活得多采多姿. 這個都市裏面, 任性的小女孩不是永遠都任性, 畫家也不只是一種. 正如綺妮的畫作一樣, 當我們定格去看這個都市, 豐富的色彩填滿了我們的心, 矇矇矓矓的境況卻又揮之不去, 有時我們會迷失, 有時我們會找不到方向, 有時我們亦不知在那點踏足. 她的潑墨, 就是都市人所要的放縱.奔馳. 好好來滋潤我們壓迫得乾涸的生活, 點綴漫長的人生.
她亦玩上facebook, 多得這個現代科技的平台, 把我和她拉近.
待續....
2008年6月27日星期五
Pleasure of no maid days
期待已久的No maid day終於本月的19日來臨, 要至7月才有新工人到. 於是自己變了工人, 回家不是洗便是燙. 不是想虐待自己, 實在是難認工人的愚笨. 一旦波波的呈分試完畢,便立即想她走.
她簡直是天才, 天生蠢才. 我們都叫她做阿笨, 而我對著她說得最多的是stupid1字.單是教她學開煤氣浴室爐,已花了我和Andy和Mary三個月時間. 更不用說凡事起碼教三次的一般天才特性. 總括而言, 教了她,她會say yes, yes完卻忘掉, 忘掉了又不問, 問了又不明, 不明便亂做, 亂做了便弄壞, 弄壞了便不作聲.
雖然她煮餸很好, 是我眾多工人中最好的一個, 巧媛最愛吃的薯仔牛肉餅, 的確很美味. 她是扮蠢? 我想她是無sense. 正如許冠文所說女人永遠都不懂用錄影機預錄電視節目, 又正如我發覺女人不需花兩秒而男人永遠卻找不到細軟物件如膠袋,毛布等, 有些人在某處做得很好, 但在一些簡單事情上, 卻糊里糊塗. 當然我的工人除了煮餸外, 其他的教過她了也總是糊里糊塗.
最經典的是一次我買了一塊磨刀石回家, 向她示範了怎樣磨刀, 做了若干次後, 我也記不起做甚麼事而離開了, 回頭看她, 她卻在磨刀背.
又另一次, 我吩咐她把波波的波襪用風筒吹乾, 急趕著翌日穿著. 我之前教過她風筒要屈起才可收藏於盒內, 這回, 怎料她沒有把風筒拉開, 把出風位向著自己, 背部向著波襪. 目睹這件不可思議的真人真事的巧媛轉述出來, 當時在床上的我和波波爆發出連環笑聲, 按不住不停地手拍床墊. 床墊振動得像跟我們一起狂笑.
以前好像從未嫌人眼大, 她似有印度人血統, 眼睛大大的, 很不想看到她, 即使在狹窄角度總有多少看到, 如今她走了, what a pleasure!
她簡直是天才, 天生蠢才. 我們都叫她做阿笨, 而我對著她說得最多的是stupid1字.單是教她學開煤氣浴室爐,已花了我和Andy和Mary三個月時間. 更不用說凡事起碼教三次的一般天才特性. 總括而言, 教了她,她會say yes, yes完卻忘掉, 忘掉了又不問, 問了又不明, 不明便亂做, 亂做了便弄壞, 弄壞了便不作聲.
雖然她煮餸很好, 是我眾多工人中最好的一個, 巧媛最愛吃的薯仔牛肉餅, 的確很美味. 她是扮蠢? 我想她是無sense. 正如許冠文所說女人永遠都不懂用錄影機預錄電視節目, 又正如我發覺女人不需花兩秒而男人永遠卻找不到細軟物件如膠袋,毛布等, 有些人在某處做得很好, 但在一些簡單事情上, 卻糊里糊塗. 當然我的工人除了煮餸外, 其他的教過她了也總是糊里糊塗.
最經典的是一次我買了一塊磨刀石回家, 向她示範了怎樣磨刀, 做了若干次後, 我也記不起做甚麼事而離開了, 回頭看她, 她卻在磨刀背.
又另一次, 我吩咐她把波波的波襪用風筒吹乾, 急趕著翌日穿著. 我之前教過她風筒要屈起才可收藏於盒內, 這回, 怎料她沒有把風筒拉開, 把出風位向著自己, 背部向著波襪. 目睹這件不可思議的真人真事的巧媛轉述出來, 當時在床上的我和波波爆發出連環笑聲, 按不住不停地手拍床墊. 床墊振動得像跟我們一起狂笑.
以前好像從未嫌人眼大, 她似有印度人血統, 眼睛大大的, 很不想看到她, 即使在狹窄角度總有多少看到, 如今她走了, what a pleasure!
排球女將
波波早前有一晚不開心, 原因是要上學早睡, 不能看排球女將2最後一集純子與母親團聚. 這不用擔心啊, 江蘇衛視除了播排球女將2和廣告外, 便是排球女將2和廣告, 晚上錯過了, 早上可再收看. 不要小看我家, 我們一家四口都有收看, 相信在江蘇衛視來說, 四個人會是收視點中的一大點.
我們小時候那個不看排球女將,那個不熟悉V I C T O R Y和蘇由美的鬼影變幻球?估不到波波和巧媛都愛看純子的奮發故事. 不介意老化到不堪的畫面和拆音的配樂.
波波當晚跟我說,不知小六如何. 我正想回答小六要繼續努力讀書時, 他便說不知結局如何,原來他說的是小鹿純子的小鹿.
我們小時候那個不看排球女將,那個不熟悉V I C T O R Y和蘇由美的鬼影變幻球?估不到波波和巧媛都愛看純子的奮發故事. 不介意老化到不堪的畫面和拆音的配樂.
波波當晚跟我說,不知小六如何. 我正想回答小六要繼續努力讀書時, 他便說不知結局如何,原來他說的是小鹿純子的小鹿.
2008年6月24日星期二
Obsession
Recently I found I obsessed in two things - reading "Felicity Wishes" and playing "Word challenge". Felicity Wishes is the main character of a novel series written by a UK writer Emma Thomsen. The theme of Felicity Wishes is simple - Friendship. Felicity is a fairy student who wishes to be the friendliest fairy at school. Her best friend Polly, Holly and Daisy dreams to be a flower fairy, tooth fairy and fashion fairy, plus Felicity likes chocolate and pink colors, their conversations and daily life is full of fun and joy. Just like Winnie the Pooh, with no parents around, whatever difficulties arise, Felicity can manage to go through it by working with friends. It always has an happy endings. Every story is vacious and makes one feel young.
Word challenge is a game in Facebook. It keeps me playing one after the other and I felt I was dragged to a hollow and looking back the continous hours I spent I realized my obsession about it. I therefore turned to my Ronnie for help. His forceful commands do send me back and I gain back some controllable senses.
I think, sometimes an adult is a child, and a child is an adult.
Word challenge is a game in Facebook. It keeps me playing one after the other and I felt I was dragged to a hollow and looking back the continous hours I spent I realized my obsession about it. I therefore turned to my Ronnie for help. His forceful commands do send me back and I gain back some controllable senses.
I think, sometimes an adult is a child, and a child is an adult.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