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0日星期一

現崇山

現今的二手樓價已升到6至7千元一呎, 要涉獵近千呎的單位, 既要是新樓, 又要交通方便, 更要1萬元以下呎價, 似乎現崇山的近930呎三房兩廰的單位是最貼近的選擇.

現崇山位於黃大仙警署後面, 周圍雖被公屋或舊樓包圍, 但尚有一些遊樂場及公園等的景觀襯托, 最重要是它鄰近黃大仙地鐵站, 距在九龍灣甲級寫字樓上班只有兩個站, 加上將來啟德發展區的發展, 地產商又是有口碑的嘉里物業, 各樣的外圍因素已足夠把它打造成別具潛質的東九龍樓盤.

單位內的最大特色是有10 呎4吋的樓底, 以及兩個推門露台(門以推出型式打開, 面積剛好是推開後的空間). 客飯廳長長方方, 主人套房雖夠大, 但兩個細房則略嫌過小, 不過以新樓來說, 實用面積有七成半之多, 可說是尚算有良心. 首期訂金15%, 尾數於約1年後完成後繳付, 計算起來, 投資得過. 向東南泳池景早已沽清, 現在推出的是向西北的單位, 共兩座31層高, 即只有約60個單位, 參觀示範單位後真的有點心動.

2011年5月18日星期三

e-book

終於完成了四冊的<<我在伊朗長大>>的blog.
近期愛節錄書中的內容, 下一目標是錢鍾書的<<圍城>>.
很欣賞作者的幽黙, 即使相隔差不多一個世紀, 看上去也感到有趣.
有好書作伴, 等候時找到了慰藉, 寫作找到題材和學習對象. 沒白費了空閒時間.
Thanks Mary, 終於找到Iphone 的好處!

我在伊朗長大(4) – 回家

作者回到家鄉德黑蘭, 她要重新適應的不僅是面紗, 還有伊朗四年來的變化. 伊朗一世紀以來, 一直動盪不安, 阿富汗, 以色列.巴勒斯坦的衝突捲土重來, 西方向中東兜售武器, 從中取利, 弄得這些國家變成一無所有, 政府惟有推崇烈士, 讓受害者的家人心裏感到一點安慰. 為這些荒唐事件中找出一點意義來. 於是烈士的母親為死去的孩子感到喜悅和滿足, 她們都被蠱惑著相信烈士都在天堂裏住五星級酒店. 究竟這是信仰還是愚蠢?

看見國家不斷受摧毀, 聽到對外對內戰爭的種種災難, 作者實在是承受不了. 再想, 雖然大家不得不忍受著戰爭, 但是他們彼此都在身邊, 他們是不會知道作為一個第三世界的人的困惑, 不會有人同情她, 她感到跟別人格格不入, 因此情緒低落. 整天看著<<阿信的故事>>, 看過精神科醫生也不濟, 結果嘗試自殺. 幸好她大難不死, 終於覺悟過來, 勸免自己要好好對自己負責, 又想起婆婆的教導- 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全的思維, 於是她開始鍛煉身體, 後來她竟然成了健身教練. 變得堅強有力, 展開了新的生活.

作者亦發展了一段新戀情, 她的對象曾當過炮手, 她從他身上找到一場逃離的戰爭, 而他在她身上找到一種久違的輕鬆自在. 他們强烈地需要對方, 可是由原教旨主義者構成的社會裏, 極端著重道德規範, 異性或同性男女在公共場所接吻, 甚至是友好地擁抱一下都會有坐牢或挨鞭打的危險. 所以情侶在街上拍拖, 都是一種十分冒險的行為, 因此他們經常待在室內, 只有彼此依偎, 沒有別的事可做, 令到他們感到窒息.

伊朗的當權者高舉倫理和宗教的旗幟來治國, 絶不允許自由散漫, 認為放縱自己的行為, 就等於踐踏為其他人的自由而獻身的烈士的鮮血. 所以訂定了極度嚴厲的道德準則, 例如女子要把頭髪包得嚴嚴實實, 不得用化妝品. 作者曾在街上跑步追車, 因屁股在扭動被視為不雅, 差點被抓著; 她在練習畫人物畫像, 模特兒也是包得密密實實的, 如是異性, 更不可直望. 總之道德凌駕一齊, 那裏有自由空間! 作者惟有跟一些志同道合的人, 在公開場合時規規舉舉, 一到私人場合, 便盡歡作樂, 簡直是精神分裂. 即使要被監禁, 也要冒險, 為著要過著一點點的自己喜愛的生活方式.

在伊朗, 即使保持未婚情侶的關係也困難. 一對男女在街上, 或到賓館租住, 必須要出示結婚證明. 作者得到開明的父親的認同, 如果兩人要彼此瞭解, 就必須一起生活, 在伊朗, 那就必須結緍了. 她的父親是知道作者遲早會離緍的, 所以約法在雙方簽結婚證明時, 她的丈夫允許她選擇, 日後她才可享有離緍權利.

伊朗的女人不但沒有離緍權, 離緍後的子女監護也由男人掌握. 原來這又是那些宗教人士想出來的, 他們認為男人是種子, 女人是種子生長的土壤而已. 此外, 伊朗的女人亦沒有作證權, 換句話說, 如果一個男人當著十個女人面前殺死一個女人, 也不能給他定罪.

正如作者的父親所言, 伊朗的革命使他們倒退了五十年, 要好幾代人才能改變過來. 生命只有一次, 無論如何都有責任把它活得豐富精彩, 這樣的國家, 婦女處處受壓迫, 是絶對不適合愛自由的作者的, 再者作者已認識到她的丈夫並不適合自己, 離緍及出國似乎是最合適的選擇. 不過這次的離別, 作者已跟前大有不同, 她明白到人必須教育自己, 並要努力做一個誠實的人, 讓家人為她感到驕傲.

其實伊朗這個國家資源十分豐富, 百分之七十的人口都在貧困線以下是不正常的. 曾幾何時, 伊朗也推行改革, 可惜受到英國人和美國人擺佈而發動了政變, 結果改革無望. 而政府亦採取高手段不斷鎮壓反對者, 箝制人民思想, 伊朗變得極端.保守.封閉, 世人已忘記它曾是繁華豐盛的波斯大國. 所以作者創作了這本書, 希望世人不要根據少數極端份子的惡行而對整個國家作出批判. 她也不希望人們忘記那些為了捍衛自由而在獄中失去生命, 在兩伊戰爭中喪生, 在各種暴政統治下遭受折磨, 或被迫離開親人和祖國的伊朗人.

人可以原諒, 但絶不應該忘記.

2011年5月10日星期二

我在伊朗長大(3) – 捉迷藏

維也納給人印象是藝術氣氛濃厚,思想自由開放,社會進步的歐洲名都,在那裏求學生活,比起在戰亂保守的伊朗,一定會是理想得多。可是,由於語言文化不通,作者遇到種種的衝擊,這裏卻成為她最迷茫最失落的地方。

作者不但遇上一些怪人, 還交了一些損友, 其實這些朋友都是很時下的年青人, 他們關心政治, 酷愛自由, 不愛束縛權威, 傾向無政府主義, 縱慾享樂, 吸食大麻成普遍現象. 作者為給他們好印象, 也抽起大麻來. 後來她更受不了作為邪惡象徵的伊朗人的沈重負担, 曾試圖否認自己的的國籍. 她越是拚命地想同化, 越是感到離開自己的文化越來越遠, 感到自己背叛父母和自己的出身, 感到自己懦弱. 幸好她想起祖母的忠告, 要保持自己的尊嚴, 她終於面對自己, 向人疾呼作為伊朗人而感到自豪.

可是她一直缼乏自信, 缼少關愛. 雖然她談上戀愛, 卻更迷戀大麻, 她甚至為男友販賣大麻, 直至她發現他男友跟別的女子在床上, 她才醒覺被騙, 不但失去錢財, 還感到十分痛苦和孤獨, 結果流落街頭, 成為一個十八歲的拾荒者. 後來她病倒而暈在街上, 終於覺悟起來, 她寧可把自己置於嚴重的危險中, 也不願面對自己的恥辱. 她為自己的不長進和變成了一個平庸虛無主義者而羞恥, 她沒有讓父母為她犠牲之後而感到自豪而慚愧, 最後她再披上面紗,回到家鄉去。

與倪匡對談

原來倪匡以前做過電影編劇, 作品竟是李小龍的<<唐山大兄>>及<<精武門>>. 在<<精武門>>中, 由李小龍所飾演的角色陳真是倪匡虛構出來的, 由於陳真比真人霍元甲更為搶眼, 所以有人要把陳真拍成傳記呢!
我一向都有閱讀<730am>> <<與倪匡對談>>的專欄, 因為倪匡給我的印象是人生經歷多, 話題帶點趣味, 所以前兩天在圖書館揀了這本<<與倪匡對談>>一書, 看罷發覺有些內容值得記下, 所以急不及待記錄如下.

倪匡既然曾任編劇, 他推舉的電記的可觀性應不低吧. 他曾提及的有:
* 馮小剛的<<手機>>帶有五六十年代的寫實主義. <<大腕.>>也不俗.
* 寧浩的<<瘋狂的石頭>>,內容十分有趣, 好玩.
* 吳天明的<<變臉>>值得一看. 阮世生的<<神經俠女>>,拍得不俗.

倪匡成名在於他的小說<<衛斯理>>, 所以要記下他提及過的小說.
* 小說<<蜀山劍俠傳>>是經典名著.
* 小說<<亮劍>>非常出色, 內容情節豐富.
* <<狼煙北平>>,故事環繞民國初年的北平,寫得很好.
* 三本精采得令人拍案叫絶的西藏小說: 楊志單的<<藏獒>>.<<藏獒二>>.范穏的<<藏巴拉>>.
* 王曉方的<<駐京辦主任>>文字生動.

倪匡跟蔡瀾是老友, 對飲食自然也有點研究和學問.
* 越南河粉:一致公認最好味的是被譽為<天下第一河>的勇記越南河粉. 其次是香港大坑浣紗街的一餐室.
* 吃魚有序 – 先粗後嫩.
* 九蝦是細蝦, 可分黃腳與紅腳兩種. 當中以黃腳的品種更為美味.
* 所謂過橋, 是上海人食麵時,將麵的配料與麵線分開上再一起食用.
* 以前的大閘蟹是以一雌一雄的次序捆綁成一串數隻形式售賣的, 上海話叫<雌雄對搭>, 這樣客人不會只揀雄蟹, 雌蟹不會變成蝕本貨了.
* 黃油蟹的製作過程原來很殘忍, 就是把將產卵的雌蟹放在猛烈的陽光下, 暴曬至受傷. 病變. 以致大量產生蟹膏. 另, 黃油蟹要用紹興酒將新鮮蟹浸上兩個星期, 酒香滲透蟹肉, 便芳香美味.
* 最好吃的羊是用僅乳豬般大的小羊, 還未開始吃草, 仍以奶餵飼, 烤之前把毛拔掉, 而非燒燶後刮毛, 烤時用細火, 烤出來的肉質鮮嫩. 香脆.
* 羊的腰窩肉(兩條後腿前緊靠弓扣後的腹肉) 是最嫩美味的.
* 食魚翅時加一兩滴白蘭地, 可以令翅的味道更香更鮮.
* 雖然日本對牛的分級極之仔細. 肉的顏色.脂肪的紋理極之考究, 但倪匡認為中國的黃牛是牛肉中的極品.
近期流行的日本的黑豚肉, 即黑毛豬原來是中國豬的原種, 但因它易生病和瘦肉不及白豬的多少, 於是中國農民捨黑取白了. 勢估不到, 經過日本人及西班牙人研究和包裝後, 令黑毛豬在數十年後的今日, 成為一種名貴食材.
* 鏞記的腐乳入口鹹味中帶鮮甜芳香,, 可口至極. 只招待熟客.
* 小肥羊的羊肉小籠包水準不俗, 值80分, 但在西環水街的新疆菜館名為巴依餐廳的更勝一籌. 最特色的是它用正宗手法渣出來, 並非包出來.
* 魚子醬是取自鱘魚的卵加工而成, 中國人不懂製作技術, 伊朗人卻懂.
* 台灣的烏子魚外形扁平, 像墨硯, 呈金黃色, 好的烏子魚質感煙韌, 鮮甜香口, 但難以處理, 燒得外脆內軟, 極之講求技巧, 切割時亦有一番學問, 切得太薄會容易碎裂, 太厚又會影響味道.
* 中國有三大火腿, 包括浙江金華火腿.江蘇如皋火腿及雲南的宣威火腿. 但現今炮製技術大不如前, 可能在文革時失傳, 現在的火腿肉質老得有渣.
* 台中有一具原始風味菜式名叫<鹹酥蜂蛹>> 一個個體積有兩節尾指般大的蜂蛹. 沾上類似麵粉漿後脆, 入口的感覺有點像雞膶, 味道不錯.

倪匡是酒鬼一名, 所以有關酒的內容, 是最值一記. 但這話題在書中出現得最少.
* 倪匡每天可以飲下1.75公升的伏特加, 蔡瀾曾傳授他一種喝的方法, 就是先將伏特加長時間放在零下二十度的冰箱內, 待之呈漿糊狀, 倒一小杯, 一乾而盡, 之後便會發覺有一股冰凍的寒流由食道流向胃部, 當到達胸口之際, 又會隨即變暖, 最後令部發熱, 箇中温度變化, 十分過癮.

看過以上的內容, 基本上可以不用翻看這本書了.

2011年5月9日星期一

母親節

今天是母親節,節目卻由女兒的喜好決定。她想玩保齡,她想買T-shirt, 她想吃三文魚魚生,我想去游水,結果今天的節目是先去富豪打保齡,怎料我打出了最好的成績,131,144,127的滿意分數,當中更有兩次打倒小分瓶,尤如進入大學那麼理想,加上多次補中成功,真是喜出望外,心情因此歡欣起來。
後來,我們到了葵涌廣場,大家買了牛仔褲,我告訴巧媛老板娘50多歲,那年代的女人,很可能曾投身入製衣業,到這些店舖買褲最合適不過。巧媛愛吃迴轉壽司,於是我們到了創興廣場享受了一個愉悅的晚餐. 然後我們再到花園街繼續買衣服,大家都收獲不錯,再加上我和女兒分享<<與倪匡對談>>一書中的有趣內容, 大家有說有笑,心情亦見輕快,可是時間卻又過得更快,無足夠時間去游泳,不過我仍然做了點運動,獨自去了踏單車。回家後,我跟兒子一起看魔術短片,大家都哈哈大笑一番。
今早我向女兒說,我很鍚她,她回應:唔。我再向她說,我愛她,她又是回應:唔。今天似是女兒節多過是母親節呢!不過有著令人羡慕的女兒作伴,難得大家又投契,又有可愛的兒子作樂,很慶幸可以感受到做母親的喜樂,過了一個愉快的母親節!

2011年5月7日星期六

我在伊朗長大(2) - 安息日

真湊巧, 今晩明珠台播出電影版, 我剛好看完一整套共4本的漫畫.

看到第二本 “安息日”, 我才知道原來帶頭紗是那些愚笨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女人的頭髮散發著使男人興奮的光澤, 帶上頭紗是為了女人免受可能的強姦. 怪不得伊朗的男人甘願做烈士, 參戰中幸運地死去便有資格進入天堂, 可以盡情地擁有一切, 當然包括女人. 政府不斷地歌頌烈士, 對付伊拉克的攻擊及爭奪聖地可以不停地輸血.

戰爭使母親失去孩子, 使人們失去家園親友;當權者借戰爭消除異己, 政權更加變得迫人; 宗教用以抑制慾望更顯彰, 使社會推向極端的保守, 相對講求開放自由的西方的任何東西便成禁品(竟然包括國際象棋), 生活拘謹得令人窒息, 在這樣的局勢下, 作者雖然只得十四歲,深愛她的父母寧願把她送到遠處,希望她得到快樂。

作者臨赴奧地利時,祖母對她忠告:“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怪人。 如果這些怪人傷害了你, 就對你自己說:這是因為他們愚蠢。 這樣你不會對他們的殘酷做出反抗。因為沒有比仇恨情緒更糟的東西了…永遠保持你的尊嚴,真誠地對待你自己。" 父親對她叮囑:"別忘了你是誰,和你的祖家"。伊朗人啊,原來你們是親情洋溢,正直勇敢,充滿智慧的民族啊。

2011年5月5日星期四

我在伊朗長大(1) - 面紗

不知道是否拉登的原故, 今天在圖書館借了 <<我在伊朗長大>> 的漫畫書. 正如作者所說, 人們已忘記伊朗曾是個偉大的文明古國(波斯), 總是將她與原教旨主義. 狂熱主義和恐怖主義繫在一起. 作者在伊朗長大, 父母是知識分子, 思想開明, 送了她往維也納讀書, 從她的黑白漫畫去了解戰亂不停的伊朗或一個伊斯蘭教的國家, 似乎是最好不過.

第一集 “面紗” 是作者孩時的回憶, 她當時10歲, 時值1980年. 伊斯蘭革命後, 學校裏須帶上面紗, 男和女要分開上課. 那時她的媽媽還可以上街示威, 反對戴紗. 作者的志願是當先知, 可得知她對宗教十分虔誠. 但她家人的生活, 在那時來說十分現代, 思想非常開放. 她的正義和勇敢來自宗教, 也來自家庭.

伊朗人們不甘於過往屈辱的歷史和命運 - 阿拉伯的入侵. 蒙古人的踐踏 英國帝國主義的佔領. 當時的伊朗國王荒唐腐敗, 人們起來革命, 結果推倒了國王, 耳目充聞的都是英雄烈士, 馬克思主義, 因而小小年紀的她愛讀上 <<辯證唯物主義>>的連環漫畫. 不過正如她的叔叔談論, 伊朗一半人都是文盲, 難以馬克思為中心將人民團結在一起, 只有民族主義或宗教倫理才能抓得著. 於是恐防在伊斯蘭政權下無法生活的人, 只好選擇離開, 作者的心儀男友, 便是要移民到美國, 有另一位朋友羡慕他可以親眼見到李小龍. 她卻認為是世界末日.

從此和平對伊朗來說已成絶嚮. 正如她爸爸所說, 在任何情況下, 只要中東有石油, 人們永遠不會有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