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給人印象是藝術氣氛濃厚,思想自由開放,社會進步的歐洲名都,在那裏求學生活,比起在戰亂保守的伊朗,一定會是理想得多。可是,由於語言文化不通,作者遇到種種的衝擊,這裏卻成為她最迷茫最失落的地方。
作者不但遇上一些怪人, 還交了一些損友, 其實這些朋友都是很時下的年青人, 他們關心政治, 酷愛自由, 不愛束縛權威, 傾向無政府主義, 縱慾享樂, 吸食大麻成普遍現象. 作者為給他們好印象, 也抽起大麻來. 後來她更受不了作為邪惡象徵的伊朗人的沈重負担, 曾試圖否認自己的的國籍. 她越是拚命地想同化, 越是感到離開自己的文化越來越遠, 感到自己背叛父母和自己的出身, 感到自己懦弱. 幸好她想起祖母的忠告, 要保持自己的尊嚴, 她終於面對自己, 向人疾呼作為伊朗人而感到自豪.
可是她一直缼乏自信, 缼少關愛. 雖然她談上戀愛, 卻更迷戀大麻, 她甚至為男友販賣大麻, 直至她發現他男友跟別的女子在床上, 她才醒覺被騙, 不但失去錢財, 還感到十分痛苦和孤獨, 結果流落街頭, 成為一個十八歲的拾荒者. 後來她病倒而暈在街上, 終於覺悟起來, 她寧可把自己置於嚴重的危險中, 也不願面對自己的恥辱. 她為自己的不長進和變成了一個平庸虛無主義者而羞恥, 她沒有讓父母為她犠牲之後而感到自豪而慚愧, 最後她再披上面紗,回到家鄉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