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0日星期二

與倪匡對談

原來倪匡以前做過電影編劇, 作品竟是李小龍的<<唐山大兄>>及<<精武門>>. 在<<精武門>>中, 由李小龍所飾演的角色陳真是倪匡虛構出來的, 由於陳真比真人霍元甲更為搶眼, 所以有人要把陳真拍成傳記呢!
我一向都有閱讀<730am>> <<與倪匡對談>>的專欄, 因為倪匡給我的印象是人生經歷多, 話題帶點趣味, 所以前兩天在圖書館揀了這本<<與倪匡對談>>一書, 看罷發覺有些內容值得記下, 所以急不及待記錄如下.

倪匡既然曾任編劇, 他推舉的電記的可觀性應不低吧. 他曾提及的有:
* 馮小剛的<<手機>>帶有五六十年代的寫實主義. <<大腕.>>也不俗.
* 寧浩的<<瘋狂的石頭>>,內容十分有趣, 好玩.
* 吳天明的<<變臉>>值得一看. 阮世生的<<神經俠女>>,拍得不俗.

倪匡成名在於他的小說<<衛斯理>>, 所以要記下他提及過的小說.
* 小說<<蜀山劍俠傳>>是經典名著.
* 小說<<亮劍>>非常出色, 內容情節豐富.
* <<狼煙北平>>,故事環繞民國初年的北平,寫得很好.
* 三本精采得令人拍案叫絶的西藏小說: 楊志單的<<藏獒>>.<<藏獒二>>.范穏的<<藏巴拉>>.
* 王曉方的<<駐京辦主任>>文字生動.

倪匡跟蔡瀾是老友, 對飲食自然也有點研究和學問.
* 越南河粉:一致公認最好味的是被譽為<天下第一河>的勇記越南河粉. 其次是香港大坑浣紗街的一餐室.
* 吃魚有序 – 先粗後嫩.
* 九蝦是細蝦, 可分黃腳與紅腳兩種. 當中以黃腳的品種更為美味.
* 所謂過橋, 是上海人食麵時,將麵的配料與麵線分開上再一起食用.
* 以前的大閘蟹是以一雌一雄的次序捆綁成一串數隻形式售賣的, 上海話叫<雌雄對搭>, 這樣客人不會只揀雄蟹, 雌蟹不會變成蝕本貨了.
* 黃油蟹的製作過程原來很殘忍, 就是把將產卵的雌蟹放在猛烈的陽光下, 暴曬至受傷. 病變. 以致大量產生蟹膏. 另, 黃油蟹要用紹興酒將新鮮蟹浸上兩個星期, 酒香滲透蟹肉, 便芳香美味.
* 最好吃的羊是用僅乳豬般大的小羊, 還未開始吃草, 仍以奶餵飼, 烤之前把毛拔掉, 而非燒燶後刮毛, 烤時用細火, 烤出來的肉質鮮嫩. 香脆.
* 羊的腰窩肉(兩條後腿前緊靠弓扣後的腹肉) 是最嫩美味的.
* 食魚翅時加一兩滴白蘭地, 可以令翅的味道更香更鮮.
* 雖然日本對牛的分級極之仔細. 肉的顏色.脂肪的紋理極之考究, 但倪匡認為中國的黃牛是牛肉中的極品.
近期流行的日本的黑豚肉, 即黑毛豬原來是中國豬的原種, 但因它易生病和瘦肉不及白豬的多少, 於是中國農民捨黑取白了. 勢估不到, 經過日本人及西班牙人研究和包裝後, 令黑毛豬在數十年後的今日, 成為一種名貴食材.
* 鏞記的腐乳入口鹹味中帶鮮甜芳香,, 可口至極. 只招待熟客.
* 小肥羊的羊肉小籠包水準不俗, 值80分, 但在西環水街的新疆菜館名為巴依餐廳的更勝一籌. 最特色的是它用正宗手法渣出來, 並非包出來.
* 魚子醬是取自鱘魚的卵加工而成, 中國人不懂製作技術, 伊朗人卻懂.
* 台灣的烏子魚外形扁平, 像墨硯, 呈金黃色, 好的烏子魚質感煙韌, 鮮甜香口, 但難以處理, 燒得外脆內軟, 極之講求技巧, 切割時亦有一番學問, 切得太薄會容易碎裂, 太厚又會影響味道.
* 中國有三大火腿, 包括浙江金華火腿.江蘇如皋火腿及雲南的宣威火腿. 但現今炮製技術大不如前, 可能在文革時失傳, 現在的火腿肉質老得有渣.
* 台中有一具原始風味菜式名叫<鹹酥蜂蛹>> 一個個體積有兩節尾指般大的蜂蛹. 沾上類似麵粉漿後脆, 入口的感覺有點像雞膶, 味道不錯.

倪匡是酒鬼一名, 所以有關酒的內容, 是最值一記. 但這話題在書中出現得最少.
* 倪匡每天可以飲下1.75公升的伏特加, 蔡瀾曾傳授他一種喝的方法, 就是先將伏特加長時間放在零下二十度的冰箱內, 待之呈漿糊狀, 倒一小杯, 一乾而盡, 之後便會發覺有一股冰凍的寒流由食道流向胃部, 當到達胸口之際, 又會隨即變暖, 最後令部發熱, 箇中温度變化, 十分過癮.

看過以上的內容, 基本上可以不用翻看這本書了.

沒有留言: